建设共享时代,你还置身“圈”外吗?

 

有人说,共享经济的下半场——产业共享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其中的核心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用共享的思维和模式,培育全产业链“生态圈”,搭建节能、高效,共享、共赢的产业架构。所谓的“共享”是指组织共享、组织能力共享及资源共享,而关键环节便是强大的整合能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建设行业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9.3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4.9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6%。

建筑业还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1/5以上,并带动了50多个关联产业发展。

但建筑业“大而不强”的现实,也是不可回避的。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影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无形中也在挤压行业内多余的产能,中小企业传统业务能力正遭受着重重考验,加上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整体需求相对偏弱,许多民营企业业绩明显下滑,进而刺激转型需求。

挖掘全产业链价值 搭建共享协作圈

毋庸置疑,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趋于白刃化,设计企业优质不优价,削弱了创新动能;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微薄的利润空间勉强维持运转;工程机械、建筑材料供应商推广渠道狭窄、助推成本高企。渐渐显现的“痛点”,让很多企业不得不加快改革进程,或开启转型升级模式,或研发高新技术,或拥抱“互联网+”,或试水PPP,或跨界或“走出去”,以期寻找新的盈利点。

业内企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信息资源传播管路不畅,供需双方对接困难,应该是较大的“痛点”,更遑论跨越地区、跨越行业的共融共通、联手发展了。如何消除这些“痛点”?如何找到更优质的合作伙伴?在共享经济下,如何打造建设领域全新的共享模式?怎样才能更快更多地找到可靠的项目资源?

建设行业的有识之士认为,用共享圈概念连接起建设行业,共同搭建一个融土地、开发、投资、设计、施工、材料为一体的产业服务链闭环,形成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建设生态圈,也许是一条正途。

“中国城乡建设联合发展共享圈”(以下简称“中城联”)的建立,直击建设行业的“痛点”。旨在为我国建设行业探索并构建产业共赢的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共享协作的资源生态体系,为建设行业提供高效的资源配置,有效地推进项目实施的“中城联”的出现,应该说正逢其时。

“长板”理论确立 企业“取长补短”

工业时代尊崇的是木桶原理,企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有短板的存在,所以工业时代的企业都尽量让自己消除短板,全面发展;但共享时代却将该理论翻转为“长板”理论,即每个企业没有必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做到面面俱到,只需将自己的“长板”(核心能力)做得既专且精,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长板”优势,通过共享方式弥补自身的短板,达到“取长补短”、共融共赢的目的。

不可否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效率竞争,商务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才是企业迅速成长的关键。而共享服务就是将行业分散、重复的业务整合、优化、重组,将业内有效的人才资源、项目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等整合起来,减少企业的无效付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启赋资本董事长傅哲宽说,我们不一定要占有这些资源,但是通过合适的方式可以整合使用资源,最后形成大的产业,共享时代的核心不是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能力,或者多少资源,而是取决于你是否能成为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者,我们要有一个“长板”,利用这个“长板”去整合需要的资源。

这种有效模式,也正体现着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的“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方向。

突破市场局限 催生社会信任

在经济飞速发展、人心浮躁的当下,诚信是最难能可贵的资源。诚信缺失、诚信体系不健全,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信任,难以进行市场合作行为。

而共享协作模式的核心便是“社会信任”。

具有信任感的资源共享式经济合作模式,改变着企业、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使各主体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合作。由于一直以来的诚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社会的信任基础薄弱,特别是管理粗放的建设行业,由于入门门槛过低,带来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因而诚信体系的建立更加迫切和急需。

其实,面临的挑战越大,催生信任的价值就越大。换言之,建设行业诚信体系一旦建立起来,那带来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盘活“左手闲置” 弥补“右手短缺”

生产能力闲置、生产领域闲置、流通领域闲置、消费领域闲置的状况,是催生“建设共享”经济的土壤。“建设共享”的理念,就是通过共享协作的方式,盘活“左手闲置”的资源,用以弥补“右手短缺”,使物质资料、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等得到高效组合、优势互补。

目前,建设行业上下游企业间还处于一个松散关联的状态,因而在产品质量、服务模式、产业链建设等多个层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建设共享圈”概念的提出,就是为推动上下游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人才、设备、产品等资源的互相配置和优化,形成完善的行业生态链,共同做大做强建设行业。

共享经济大行其道,建设行业正迈入“生态圈”时代。业内企业从建立内部价值链、打造内部互联“价值环”,升级到开始审视行业价值链、打造行业生态“价值环”,以创造新的增长点。

傅哲宽曾做过一段颇受认可的断言:共享经济下半场——产业共享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其中的核心就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用共享的思维和模式,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合,从而进行转型。

所谓的共享是组织的共享、组织能力和资源的共享。共享时代组织理论也在创新,即组织虚拟化,企业的边界模糊了,这是共享经济时代很大的创新。

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准备做一项科学研究,按照研究所的能力,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完成。后来他们采用了共享方式,把整个项目变成一个在线游戏,让很多人都参与其中,6万多人贡献了无限的精力和时间,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课题。如果按照实际人数来算,这个科研小组有6万多的员工,但这些员工都是虚拟的。由此看来,共享经济的企业组织显然已经虚拟化了。这样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众资源完成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共享经济组织上的创新。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认识到共享模式的巨大优势,一场以构筑建设共享生态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商业格局已悄然到来。

行业内原有的竞争格局正逐步打破,一个资源整合时代正在来临。整合能力越强,创造出的客户价值越大,越能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建设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