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法:为建筑工业化“补课”

 “不管是建筑产业化、建筑工业化,还是我国现在推行的装配式建造方式,究竟是建立在什么体系和理论基础之上?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近日,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建筑构法与中日建筑工业化论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坦言,用什么样的理念、体系和方法来指导我国建筑工业化,是当前业内急需思考和探讨的。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我国建筑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期,但是与工业革命开始就探索和实践建筑工业化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和基础教育上还存在空白,夯实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成为当前急需补上的一课。

为建筑工业化提供全新思路

“日本自上个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建筑学科和建筑产业化、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发展,逐步实现了建筑技术和教育从建筑构造到建筑构法的升级和转型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建筑工业化大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国际先进的建筑构法理论和方法在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型升级、创新建筑学科的新型工业化建筑教育等诸多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刘东卫表示。

与日本的建筑构法结缘始于刘东卫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留学期间,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让他深感震撼,不但有传统的建筑构法、工业化建筑的构法,还有既有建筑的工业化改造等内容。而近年来他在国内提出的内装一体化、SI体系、开放建筑等概念和理论以及开展的大量实践都受到了日本建筑构法的影响。在论坛上首发的《三维图解建筑构法》(中文版)让他一直想将日本建筑工业化理论体系介绍到国内的愿望变成现实。

刘东卫说:“建筑构法是将建筑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的建筑学科,是关于建筑物总体构成的理论方法,也是建筑物建造方式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和方法。建筑构法可为我国建筑学科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三维图解建筑构法》(中文版)译者、吴建筑事务所株式会社社长吴东航教授看来,与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相比,建筑构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更注重建筑物的建造方法和过程,与日本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翻开书,记者看到书中不但包括建筑构法以及材料、建筑性能、设计、施工等与构法相关的概论知识,还包括基础构法、木结构常规梁柱构法、钢结构构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法等基础知识。为了便于普及和学习,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用大量的三维立体图让复杂的知识和理论以更形象易懂的方式得以体现。

“建筑构法与建筑设计、施工和生产技术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书中介绍的大多为日本正在采用的构法,但还特意保留了个别已经被淘汰了的构法,在对旧建筑进行鉴定、修整和改造时,这些构法将成为不可缺少的资料和知识。”吴东航说。

传统建筑教育亟待更新

日本建筑工业化的成熟发展离不开从建筑构法的角度对建筑物和建筑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同时也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教育。在日本,建筑构法是普遍开讲的建筑专业技术课程。

日本建筑工业化泰斗、日本建筑学会原会长内田祥哉在1981年的《建筑构法》初版前言里明确,建筑构法是面向建筑专业的学生或入门者,将建筑实体与建筑技术相结合,从全方位讲授建筑物的构成和构造原理,帮助读者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建筑技术的总体以及内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的、均衡的、概略的学习。

吴东航说:“不论学生将来做建筑设计还是做结构设计,日本通过建筑构法教育能让学生首先对整个建筑有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了解。”

与日本已开展了近40年的建筑构法教育相比,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基础教育急需补上落下的“功课”。刘东卫说:“当下,我国大学的建筑教育还没有一门课与建造方式、工业化建筑有直接关系。传统的建筑教育学急需更新和转型。”

对此,清华大学副教授邵磊表示认同:“在建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也需要不断变化。当下,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教育,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在高校教学中,很多老师已意识到建筑工业化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胡惠琴说:“大学里没有这个课程确实是一个缺项,也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我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加入了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当我讲到SI体系时,大多学生都感到陌生,可见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是非常缺乏的。这本书能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读建筑工业化的知识。”

(来源:中国建设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