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 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编制完成《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会同14个部门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污水治理等7个约束性指标和8个指导性指标,明确组织实施机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个基本整洁、卫生、安全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已按程序报送。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超过60%,两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约12万个行政村,相当于过去十多年的进展。有8个省通过10部委组织的全面治理验收。在浙江金华市召开“全国农村垃圾分类现场会”,推广“两次四分”分类经验,选择100个县开展示范。组织全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共排查出近3万个。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步伐。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百县示范,带动190多个县开展全面治理。在山东省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动农村厕所污水治理。2016~2017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增速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
全力推进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自2017年起,集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下达改造任务190万户,补助标准从户均8500元提高到1.4万元。
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新安排54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启动第五批传统村落调查,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筹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
推进实用性乡村规划。大力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组织全国检查,通报检查结果。指导并遴选44个优秀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和129个优秀村庄规划示范。拟印发《村规民约一百选》。
加快培育特色小镇。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培育特色小镇指导意见,已公布两批共403个。印发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的通知,切实防止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破坏环境和传统文化。
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连续3年开展全国普查,覆盖所有行政村,涵盖30多项指标。此外,会同财政等部门按保障基本、环境整治、美丽乡村3类共确定了295个示范村,中央财政对每个示范村给予100万元奖励。
重点突破 着力建立有效推动机制
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确保2020年90%的治理目标。努力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厕所污水治理为第一目标,到2020年实现70%以上的农户厕所污水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和各类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环境面貌,清理残垣断壁、街巷环境和乱堆乱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推进村庄净化和绿色村庄建设。四是加强乡村规划管理。指导各地加快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提高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五是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着力建立有效推动机制。一是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把群众参与理念贯穿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和环节,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并制定评价考核标准,建立“五共”体制机制。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标准,推动建立设施设备质量认证制度,出台设施运行维护规范并加强检查。因地制宜建立运行保障体制机制。三是建立法制化保障机制。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底线标准和要求,明确政府、村集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法制化的工作轨道。四是建立更有效的指导机制。完善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整治工作指南。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专家指导队伍。
(来源:中国建设报)